资料文档
“175米”考验三峡工程
发布时间:2010-11-08 23:07:00
  "三峡库区蓄水暂停于172米,垃圾突袭显示库区环保配套设施仍有不足"
  
  进入11月中旬,三峡大坝上下游各县市皆松了口气。由于各段江面垃圾漂浮物终于明显减少,上游沿线各江段垃圾清漂队终能从持续了近2个月的紧张劳动中解脱。
  
  三峡梯级调度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蓄水暂停前,三峡坝前水位为172.47米,距最终蓄水位175米仅差2.53米。蓄水暂停的决定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做出的。伴随着持续了近2个月的三峡库区首次175米蓄水任务的中途暂停,以及随后水位的下降,垃圾满长江的状况终于得到了缓解。另据报道,大坝下游航道水深不足的境况也随之有较大改善。
  
  此次垃圾事件并没有造成广泛影响,这块地处中国西南群山中的广大库区遭遇的仅仅是三峡工程动工16年来的一次小意外,而更重要的是,对于已经花费上千亿元的三峡工程来讲,能否实现工程设计所要求的海拔175米的正常蓄水位,以及达成远洋海轮从上海直达重庆的通航愿景,此次实验性蓄水将是对三峡工程16年建设成果的一次里程碑式的全面检验。
  
  据有关方面透露,此次暂停蓄水后,是否继续抬升至设计规定的最终蓄水位175米,要视上游来水及其他具体情况而定。
  
  大坝前的垃圾攻防战
  
  11月16日,三峡大坝上游各县市环卫部门负责人齐集重庆市奉节县,对于之前近两个月的垃圾打捞清漂工作进行总结。作为惟一被邀请出席的一线清漂人员,万州市清漂队长、人称“长江清漂王”的刘古军被要求谈一谈经验。他是开了几个小时的快船沿江赶过来的。
  
  会后,刘古军坦承自己的经验不知该从何说起,他感觉自己很悲壮。而就是在这次会议结束后,三峡大坝上游的重庆市市政部门发布了他们的统计数据:此次垃圾剧增事件中,重庆方面各相关县总共打捞近4万吨垃圾漂浮物,为此出动了33895人次、清漂船只7687船次。而刘古军所带领的万州清漂队创下了一个惊人的纪录——单日打捞垃圾200吨。这是一场在大坝前上演的激烈较量,疲惫不堪的人、人为的垃圾在长江上彼此鏖战。
  
  这样的纪录显然让人兴奋不起来,刘古军承认,清漂工作已经让他泥足深陷,“我不知道这清漂到哪年才是个头”。
  
  当年的刘古军凭着一腔血气自发开始清漂,令三峡大坝设计前并没有被考虑到的上游垃圾问题得到关注,而如今早已被收编转正多年的他对于顺江而下的垃圾越发感到一筹莫展。“这工作不能停,只要上游有人,就有垃圾,垃圾到了大坝如果被卷入发电设备就是事故,所以一天也不能停。”刘古军所在的万州市是三峡大坝前最后一个大型城市,水路只剩200公里。
  
  现实的情况是,即便上游各县市都效仿刘古军的万州清漂队建立各自的水上环卫组织,但是面对此次蓄水带来的超量垃圾仍然拿不出太多的办法。一张照片显示,漂浮在满江垃圾中的监测船犹如搁浅在泥地上的船只模型,醒目的横幅上“决战蓄水175米”的字样提醒着人们,但如果不仔细观察,没人会认为那下面是水。
  
  库区环保配套措施仍有不足
  
  最早的垃圾在9月底就来到了刘古军的地盘。虽然沿江各处都有检测站,且被要求每日实时向三建委汇报漂浮物情况,但是随着9月28日零时开始的库区蓄水,超出想象数量的垃圾仍然让清漂人员错愕不已。
  
  “上游沿江的陆上垃圾被涨起的水托起来,顺着江就下来了,我们和下面的云阳县是重灾区。”他说,“每天垃圾从江里捞出来就被大卡车拉走,卡车运得甚至没有我们捞得快。”刘古军的清漂队有51条船,而下游的云阳县也有大致同样规模的队伍,但是相比于顺江而下的垃圾来说,他们只能算是防守方。
  
  万州的江道曾经很窄,三峡蓄水后,江面陡然宽阔了许多,但是水流在曾经的水下弯道处仍然回旋不已,因此大量垃圾都聚集在这个长江曾经曲折的地方。云阳的情况也基本相同。
  
  据万州市环卫局负责人介绍,万州最近找天津市的华北设计院设计了一个大型垃圾处理厂,而上游各县市听说之后竟然纷纷过来取经,而且都希望找该设计院设计处理厂。事实上,上游绝大部分乡镇几乎都没有正规的处理设施,按照常规的处理办法就是先堆在长江沿岸。相比于三峡大坝这样高技术含量的人类工程,库区其他地方的配套设施仍然还停留在一个较为原始的阶段。“他们几乎都没有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到目前为止,垃圾就堆在江边。你说堆在那算什么意思呢?”这位负责人表示无奈,他觉得万州很多工作是在为上游埋单,等于头上顶了一座垃圾山,事实上,一旦下雨、蓄水、洪汛,这些上游的垃圾将“立即转手送给我们”。
  
  10月17日前后,当刘古军一早醒来走到江边,他惊呆了,他家祖祖辈辈赚营生的长江一夜之间变了样。“那天刮南风,垃圾就被压在万州的河道里,冲不下去了。”而刘古军记得前一天他还巡查过江面。
  
  “现在的江看上去颜色清多了,其实自净能力不如以前了,水不动了啊。”刘古军抽着烟,指着已经干净的江面,这已经是他打拼了几十天的成果。他说,就目前来看,清漂工作只能继续进行下去,他指着江心告诉记者,那下面70米的地方还有一根管道连到万州的自来水厂给全城供水,“不捞行吗?”
  
  “175米”检验蓄水影响
  
  三峡175米试验性蓄水开始后,随着水位的升高,所带来的并不仅仅是恼人的垃圾。
  
  在距离刘古军清漂队码头不远处,万州市的一条名为北滨路的公路最近被发现开始出现裂纹,部分路段甚至开始沉降。这是一条靠近江岸的公路。该市有关部门已经开始严密监测该路的状况。
  
  三峡蓄水后,类似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由中科院南京地理和湖泊研究所、长江水利委员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编制的《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中显示,三峡库区蓄水后,整个库区共有各类崩塌、滑坡体4719处,其中627处受水库蓄水影响,崩塌滑坡隐患处达四千多处。
  
  与此同时,在三峡大坝的下游,三峡水库蓄水导致向长江中游的下泄流量减少,长江中游及支流水位持续下降,对长江航运及支流流域沿线用水造成了一定影响。
  
  为防止船舶搁浅事故发生,海事部门强调,长江中游船舶应控制吃水深度。蓄水期间,长江城陵矶至宜昌航段,普通货船被要求吃水应控制在2.7米以下,危险品船吃水应控制在2.6米以下,而按照日常标准,3000吨级货轮满载时的吃水一般都超过3米。
  
  据湖北省媒体报道,在长江中游水陆联运、干支联系的枢纽港城陵矶港,过低的水位让水上航道吃紧,而航道水位最低的地方只有3米。该港长江水上政务中心负责人证实,10月中下旬“长江航道上每天有船搁浅”。
  
  在长江中游的湖北省监利县,被誉为长江中游“咽喉”的窑监水道,在三峡蓄水后,该水道水位短期内由8米多迅速下降到3米多,报道称,从10月17日到20日短短几天时间就有四艘“超吃水”船舶相继在窑监河段搁浅。20日,不得不禁航4小时进行疏浚。23、24、25日,又有多艘船舶连续在该河内搁浅。
  
  10月26日8时起,中国三峡总公司按“统筹兼顾、科学调度”的蓄水原则,首次在蓄水期加大三峡水库下泄流量,至10月31日8时,三峡出库流量增加为8700立方米/秒。长江中游及支流水位较快回升,长江中游的通航紧张状况有所改观,长沙等城市用水保证率提升。
  
  11月初,根据国务院三峡建委的通知要求,停止抬高三峡水库水位,结束本次试验性蓄水。三峡水库水位随即暂停于172米上下。三峡175米蓄水任务部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