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人物
钱正英在三峡工程上的历史责任
发布时间:2010-09-14 05:09:00
  【编者按】2010年4月,《亚洲周刊》刊发了题为“追查中国旱灾祸根,前水利部长揭密”的文章。文中称前水利部长钱正英在晚年作出反思,说“我过去主持水利部工作,犯了一个错误,没有认识到首先需要保证河流的生态与环境需水;只研究开发水源,而不注意提高用水的效率与效益。这个错误的源头在我。”“我逐渐认识到,过去的水利工作存在着一个问题:粗放管理,过度开发。”此采访一出,世人皆以为钱正英在反思、在反省,并对过去的错误有所认识。其实,早在11年前,也就是1999年的9月24日,钱正英就以类似的态度“忧心忡忡”的在水利部全体干部大会上总结“经验与教训”,提到:三峡工程“人大也算是通过了,现在也开工了,但是从我个人思想上讲,我对自己主持的论证到现在还没有做最后的结论。……我感觉到最后还是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当时论证中认为有两个问题是最担心的,一个是泥沙问题,一个是移民问题,现在我还加上一个库区污染问题,我认为这三个问题仍然值得非常重视。”又说:“三峡的论证虽然是结束了,三峡工程虽然是开工了,对论证究竟行不行,还要经过长期的实践考验。”以及“对来自反面的意见应给予充分的重视。”这些态度,这些话语,乍一看乍一听,给人感觉似乎钱正英对三峡工程的建设是谨慎的,是务实的并有保留意见的;实际上,她却是三峡工程最重要的主上派之一,狂热推动三峡工程上马到了“三峡工程不上我死不瞑目”(见戴晴:“向钱正英请教”)的程度;对钱正英表现出来的两面性,一直反对三峡工程上马的黄万里等几位老先生认识的很清楚:黄万里先生一度准备起诉主管部门,他的起诉材料后来被《往事》整理发表了(第六十四期),其中就提到“...那时的钱部长竟是今天钱部长的反面,今天所说的最漂亮的话,也洗刷不了那时极力'压制不同意见的责任’...”;曾经是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工程规模预审小组组长的翁长溥也对钱正英的“这么好的科学态”借知情人之语斥为“真不要脸”(翁长溥:“一贯迷恋高位的老部长”)。当然,在江河之殇、生态环境之害频现之际,钱正英出来吭声、认错,自然是好事。但既然是反思,既然是认错,不妨大点儿声,这事儿也说细点,好让未来的水利治理有个准头,不至重蹈覆辙,也好让未见多少“功”、“利”而祸患已及身的民众,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要不然,让这样的“反思”零落在旮旯角落里,也一带而过,恐怕是于事无补的。君不见西南水电,正高歌猛进,“形势一片大好”?无论钱正英还是官方,若都能拿出诸多工程上马时,大刮“功在当代利及千秋”之类的宣传风暴的气力,来细说这“错误”,求条中国水利治理的前路,则善莫大焉。特辑录《亚洲周刊》采访钱正英正文,并附上其它几篇相关文章,供有兴趣者参考。这些文章分别是学者戴晴就三峡问题所撰的旧文“向钱正英请教”、黄万里等诸位老先生的“黄万里等关于三峡工程的备忘录”,翁长溥前辈的“一贯迷恋高位的老部长”,学者何清涟对钱正英之反思的见解“钱正英迟到的道歉与中国的无责任政治”、邱立本先生的评论“水的权力与民主的容器”以及汤耀国先生的“重大工程首先应是民主工程”一文。